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前世今生
对于外行人或内行人都是个迷
暴露了农产品批发市场诸多问题
其发展史跨越了五大阶段分别是
起步发展阶段(1978-1984)
快速发展阶段(1985-1991)
震荡发展阶段(1992-2000)
全面提升阶段(2001-2010)
创新升级阶段(2011-至今)
小编带你深入了解一番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投资方或开办方各不相同。
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定义投资方:从农产品流通链条各个环节的参与者来看,投资主体有产地合作组织(如供销社、种植合作社等)、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批发商、第三方物流商、食品加工企业、生鲜电商平台、销地市场商户等,甚至终端消费群体也在直接或间接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投资兴办。
河源绿然灯塔农产品物流园整体鸟瞰图
河源绿然灯塔农产品物流园是全国首个在农业基地兴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同时主张为民而来,因民而办,优先造福周边市民。致力于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重点“菜篮子”供应基地、粤东北地区重点农产品进出口基地。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针对农产品流通领域做出政策安排部署。在政策利好的刺激下,外部资本不断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领域出现“群雄逐鹿”的发展趋势,这些企业密集开展区域性乃至全国性市场布局,覆盖范围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再到五线城市和县级市场。
同时开展以“合并老旧、易址新建”为主导、以“参与合作、控股经营”为辅助的全方位扩张。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一、二线城市(包含省会城市等)两家及以上大型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三四线城市一家及以上中大型一二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五线城市和县级市场或有或在建二三级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的局面,而这个趋势还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在农贸行业急需转型之际,河源绿然灯塔农产品物流园响应政府的号召,以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战场,大力发展建设农贸综合交易平台,园区科学的规划建设能有效优化旧市场脏乱杂、物流拥堵、管理滞后、停车难等问题。
全国现有农产品市场4.4万家,其中批发市场4100多家,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有1300多家,农贸市场、菜市场和集贸市场近4万家。2019年,批发市场交易额达到5.7万亿元,交易量9.7亿吨。
近些年来新建设或者投入运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均设有交易中心、结算中心、电商中心、信息中心等以满足不同交易方式的需求。河源绿然灯塔农产品物流园具有果蔬交易平台,同时拥有现货交易和线上交易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交易方式相对灵活,将为大家多方面交易带来便捷。
但是综合来看,一、二级市场仍旧以批发为主,附带零售业务(包含新零售业态),产品交易量较大且交易时间集中。三线市场以及县域农贸市场则批零兼顾,交易较为灵活且交易量一般。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新发地等核心农副产品市场暂停交易或临时关闭也直接导致主要农副产品价格波动,后经相关部门及时协调保供后趋于稳定。
因此,可以看出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承担着保障民生的重要职能,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产品属性,农批市场的繁荣以及完善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所在城市以及周边范围内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随着大中城市的繁荣,农产品批发市场将会失去在大中城市生存的土壤,将会逐步向产地前移,形成产地批发市场和产地农产品物流园,由产地向销地直供。近两年,国家农业农村部和各省农业部门都下文要各地要切实加强产地市场体系建设。产地市场形成后,一是能有效缓解大中城市的交通和管理的压力;二是能提高产地和销地的供求信息对称,使产地农产品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三是能使产地价格形成机制,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河源绿然灯塔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冷链物流基地,打造园区型、平台型、复合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同时设有B型保税物流中心,便于农产品进出口。物流园将充分依托有利政策,借力B型保税物流中心的契机,整合社会和行业资源,借鉴先进同行发展模式,着力拥抱全国市场,并逐步向“买全球、卖全球”的大物流格局迈进。“物流园投产3年内,将以200公里交通圈为核心辐射区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及粤东北农产品市场流通,助力区域内农产品供求关系的稳定和发展。物流园的投入使用,将为灯塔盆地乃至河源周边地区的各类农产品打开更加广阔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帮助更多的农户、农产品种养和生产加工企业增收增效,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下面“小卡片或者长按二维码”
即可预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