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天零增长后,地处北京丰台的亚洲最大生鲜蔬果批发基地的三文鱼,搅动了复工复产、欣欣向荣的帝都。
此次“新发地”疫情,再次让人们将目光聚焦到了农批市场。农批市场的食品安全,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如何破?
Begin
李兰娟院士说:要加强食品溯源
针对本次新发地疫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提醒表示一定要加强食品溯源。
“批发市场人流量非常大,市场上的东西和人员都来自四面八方,比较容易带来和传播病毒。”针对此次北京的疫情情况,李兰娟院士建议重点投入食品溯源。“因为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到底是市场里的食品是传染源,还是经过市场的人是传染源,所以要对市场里的人和食品全部进行溯源,对于人的溯源我们已经做的很好了,所以对于物品的溯源我们需要强化一下。”
农批市场为什么溯源难
作为农贸流通大动脉的农批市场,对于大家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所有人每日餐桌上的一蔬一食,都来源于农批市场。陌生的是,如果不是从事相关行业,其实并不太会有直接造访。
农批市场的环境,虽然市场升级中在优化提升,但绝大多数依然是环境破旧,卫生条件不堪。
批发市场的农贸产品数据依赖于台帐(对更多农批人来说,就是一普通账本),数据在记载、留存环节可能存在效率低下或信息难以完善保留等问题;流程中的所有环节几乎都处于人工作业状态;系统追溯多停留在销售的中后期时段。一旦出现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此次疫情,环节较多,覆盖面广),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够精准排查流调与溯源情况。
01
交易过程过于简陋
农批市场中,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一手交钱一手给货,发票基本是没有的,购物流水单老板一般也都没有,靠的是记忆力和计算器,可能会让你加个微信或者留个电话什么的,也是方便以后再来购买。
就算是大宗交易,作为一个长期合作的客户,还是有信任度。
如果购买的食品确实有问题,因为缺乏直接凭证,虽然借助监控等方面能查到信息,但依然是纠纷丛生的高发地。
02
批发环节的混乱
因为批发环节存在的拆箱、混装、再加工等问题,会让批发商从不同种植户、不同种植地块购买的商品完全失序,这也意味着批发商也很难定位到货品的精细来源。
另外一种便是,批发市场的进货商存在着交叉购买,出场后在自己经营渠道对多销售的问题,消费者购买后出现问题也很难精确定位来源,只能以面覆盖全部处理。
批发市场人多、货多、交易多,想要立马实现较为精细的管控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跟批发市场的信息化管控程度、经营方式、业务状态都有紧密关系,牵一发动全身。
03
农产品本身结构决定
农产品批发这样一个大流量,交易多依赖线下、人为方式,货品来源和流向均较复杂的场景,多数商家体量不大,对成本敏感,于是在监管不硬性要求,则食品追溯很难如最初理想的目的那样顺利实施。
疫情,加速农产品溯源工作
2020年,一场疫情把智能化、大数据、AI应用推上快速道。在对农批市场的食品溯源,第一步要走的便是实现信息化。
01
农产品溯源体系构建是必然方向
对农批市场管理方来说,农产品溯源和价格监控是打通下游买家和上游结算通路的关键点。
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仍处于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阶段:农产品产地等信息难以查询;农产品价格波动巨大,市场无法及时作出供需调整和布局。
农产品溯源,保证市场内所有的蔬果包装、检测、运输等关键环节的信息,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02
大数据助力农批信息化转型
市场内的大数据展示平台将数据电子平台,能将商户信息形成数据分析,动动手指,就能查询到实时交易数据、成交总金额、商户进货凭证等信息,实时将数据显示出来。
结合实时监控和大数据进行分析,全面解决传统农批商户交易数据采集难、赊欠款账目无法清晰等问题。
有了数据支撑,市场管理者智慧体系后台电子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真正实现智能化管理。
他山石
日本是怎么做的?
说起食品溯源,日本全球闻名,要求也最为苛刻。
2001年日本爆发了“疯牛病”,人们指责政府对肉牛饲养的安全措施太宽松和检查制度有缺陷。
日本在2001年要求肉牛业实施强制性的零售点到农场的追溯系统。
系统允许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输入包装盒上的牛身份号码,获取他们所购买的牛肉的原始生产信息(牛肉产地、品种、出生时间、饲养者、饲料成份、屠宰日期以及流通过程),作为对疯牛病的反应,同时要求日本肉品加工者在屠宰时采集并保存每头家畜的DNA样本。
后“疫”时代
绿然引领农批新未来
绿然灯塔农产品物流园
围绕高端仓储冷链物流、
食品质量监测及安全溯源几大核心
聚焦市场经营、统筹布局、规范业态
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生产加工、
流通、到线上+线下销售
制定行业标准,引领农批业态的转型升级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规模宏大的
产地农产品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