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媒体>行业资讯

打好“绿色牌”,绘就雪城现代农业新画卷

更新时间:2018-07-16 上传者:Admin 阅读(1568)


打好“绿色牌”,绘就雪城现代农业新画卷

7月的牡丹江,绿树摇曳,碧草茵茵,一如牡丹江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充满了勃勃生机。

今年以来,牡丹江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大支柱产业、绿色农业发展,积极优化调整种植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突出做精做优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绿特作物,从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进而向增效导向转变,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全市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截至目前,牡丹江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48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4个,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发展到82家,拥有213个绿色有机认证。已建成“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105个,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示范面积达到39万亩。

绿色有机优势得天独厚

牡丹江素有“塞北江南”之称,拥有丰富的绿特资源、山产品。目前,牡丹江市拥有林地面积200余万公顷,各种可开发利用的野生经济植物22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500余种,年贮量20余万吨;可食用的山野菜有80余种,畅销海内外,年蕴藏量40万吨;可开发利用的山野果有15种,年贮量15万吨。

凭借天然的绿水青山,依托区位优势,牡丹江形成了世界黄金玉米带、奶源带、黑土带,有机质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倍以上,具有国际最佳的生态绿色农业生产条件,是中国食用菌之城、世界黑木耳之都。

围绕“绿特”,牡丹江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丰富的物产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

统计显示,牡丹江市响水大米、东宁黑木耳品牌价值已超过50亿元。截至目前,全市食用菌栽培规模达到43亿袋,占全省总量的二分之一,交易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果菜对俄出口占全省70%,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5%以上,鲜奶年处理能力10万吨,“两果一药”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

绿特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今年,牡丹江市在调优农业结构上,将加快发展特色高效精品农业;在农业产业体系上,以促进融合发展为重点;在农业生产体系上,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在农业经营体系上,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全力加速推动牡丹江现代化农业发展。

绿色代表生命,是希望、生机的象征。牡丹江的发展“绿色”底蕴十足。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把开放优势、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紧密结合,提出要全力把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打造成推动牡丹江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

借助政府引导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牡丹江市以壮大牡丹江绿色食品产业规模、提升经营效益为目标,通过整合各种优势资源、错位经营、扶持主体等举措,加快项目建设,构建以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以六个县级开发区为支撑、以各类农业园区为支点的“一核六区多园”的发展格局。

具体来看,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高精尖项目,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14户,形成产业链条;海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食用菌生产优势,现已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29户;宁安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聚了一批果菜为主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共计入驻企业45户;东宁工业园区依托区域优势,大力培育俄罗斯进口粮食精深加工项目。以此为基础,牡丹江市各地产业园区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在绿色有机食品领域形成“齐头并进”新局面。

绿色生态之路越走越宽

坚持农业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是农业持续、循环、健康发展的长久之计。今年,牡丹江市积极拓展绿特发展之路,以市场为导向,调减玉米10万亩发展经济作物,新增以“一耳双菇”为重点的棚室菌5000万袋、以“两果一药”为重点的林下经济12万亩、以“南销外运”为重点的蔬菜基地2万亩,以“两黑两白”为重点的精特畜牧业比重达到10%以上,新增绿色有机认证面积3万亩、绿色有机认证产品20个。

牡丹江市还开拓国内外高端消费市场,力争让牡丹江绿色有机食品实现价值最大化,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市将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畜牧业加工产值增长10%以上。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扩建加工项目,全市加工型合作社达到300个以上,形成“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产销一体化经营产业模式。

网络为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开辟了另一片天地。牡丹江市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升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经营效益,努力培育一批利用众筹、私人订制、集团采购、点对点销售的绿色有机食品新型营销典型,培育更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年销售额达到千万以上的企业,全年线上农产品销售额增长20%以上,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发挥绿色资源优势,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牡丹江打好“绿色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来源: 牡丹江

Copyright © 2017 深圳绿博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275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