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夹江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目前,夹江县茶叶产业基地达到25.5万亩,茶叶种植遍及22个乡镇,涉茶农民20万人,种植规模在全省的县(市、区)中名列第二。
2017年,夹江县投产茶园19.2万亩,产量2.45万吨,农民鲜叶收入达10.97亿元,毛茶产品产值15.7亿元,全县茶产业综合产值近50亿元。在茶产业发展中,一村一品示范带动、大园套小园、“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茶产业扶贫联结模式,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撑起了一片天。
一村一品示范带动致富
雨过天晴后的夹江县三洞镇建新村,成片的茶地里,碧绿如洗。村民们忙着用剪茶机采夏茶,两人配合,一人手持采茶机采茶、一人拖筐随行收集茶叶。五分钟时间,一行茶叶就采完毕,采下的茶叶约有25公斤重。
“根据夏茶的市场行情,投产的茶地一亩地剪采一次可卖1000元左右,一般20多天至一月就可以剪一次。”建新村党支部书记李庆国介绍,建新村的茶叶采摘从3月持续到夏秋季,春茶手采,夏秋茶大都采用机采,机采率达到了80%以上。
建新村种茶历史悠久,现今全村茶园总面积已达4000亩,其中最近几年改良和新建的有近3000亩。自2010年以来,该村争取到国家各项资助,引进各项技术大力发展茶叶种植,改善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全村村道、社道硬化率达100%,到户率达99%。畅通的道路推动产业发展,使村民们走上致富之路,全村旧貌换新颜。
建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熊铮安家因病致贫,2013年,在政府的号召下,他家领取政府发放的优质茶树苗种下了近5亩茶树,依靠茶叶他家顺利脱贫,如今一年仅出售茶叶鲜叶可收入3万元。作为市列贫困村,在茶产业的带动下,建新村于2015年顺利实现整村脱贫退出,去年该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大园套小园联结助脱贫
夹江县龙沱乡联乡村,作为市列贫困村,同样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于茶产业的带动。该村栽种茶叶历史悠久,海拔700至1200米,具备发展优质生态茶叶的自然条件,目前全村茶叶种植面积2000余亩。以前,由于该村处于高山区的茶园道路不通,基础设施落后,山高路远群众疏于管理,高山茶园效益不大。
为促进茶产业经济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尽快改变联乡村贫穷落后的面貌,龙沱乡政府以调整联乡村产业结构为契机,于今年开始实施联乡村生态茶叶园扶贫项目。项目采用大园套小园模式:在龙沱乡茶叶协会从联乡村流转的700亩茶园中划拨100亩丰产茶园作为扶贫茶叶园区,由龙沱乡茶叶协会和联乡村村两委共同参与管理,采用“村支部+协会+贫困户+龙头企业”的模式,充分利用茶叶协会的技术管理及销售优势,建立专业协会、村委会和贫困户利益联结共享机制,确保项目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
龙沱乡副乡长蔡永洪介绍,联乡村生态茶叶园扶贫项目实施后,向上争取到的35万元扶贫资金,全部量化股权分给龙沱乡联乡村17户(52人)和赵沟村15户(48人)共计32户10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入股100亩扶贫茶叶园区的股金,人均入股金额达到3500元左右。100亩扶贫茶叶园区依托协会生产管理,并建立“保底+分红”机制,实现贫困群众入股后有稳定的收入,保障贫困户的利益。
联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胡怀英家此前种有近5亩茶叶,于2014年实现脱贫。今年胡怀英家被纳入联乡村生态茶叶园扶贫项目,她家向该项目流转出由于劳动力不足疏于管理的2.29亩茶园,每年可以收入土地流转金800元,另外3口人每年可享受人均不低于210元的项目保底分红共计630元,此外还有项目利润按照股权比例的二次分红及到茶园务工收入。加上自家茶园的产出,如今胡怀英家每年依托茶产业可以收入两万元以上。联乡村生态茶叶园扶贫项目的实施,既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又有力保证群众稳定增收,促进联乡村今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的目标。
来源: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