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媒体>行业资讯

现代农业+旅游产业 阆中产业扶贫经验受省级参观团好评

更新时间:2018-06-29 上传者:Admin 阅读(1836)


现代农业+旅游产业 阆中产业扶贫经验受省级参观团好评

全域旅游 带动乡村振兴

近段时间,阆中市枣碧乡杨家河村的“划竹筏游山水”旅游项目火遍了朋友圈,小小竹筏不仅撬开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大门,还为该村脱贫增添了内生动力。

来杨家河村划竹筏的游客不少,村民杨正荣正在景区维修竹筏。他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今在景区务工,每个月有1200元左右稳定收入,顺利脱贫。

“以前祖祖辈辈都是靠肩挑背磨谋生活,根本想不到有这么多人来旅游观光。现在坐到家门口就可以靠旅游挣钱。”杨正荣高兴的说。

据悉,杨家河村本身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但一直以来发展滞后。在阆中“旅游+扶贫”模式的驱动下,经过研判,当地政府决定依托杨家河的旅游资源,先后搞起了竹筏漂流、农事体验等旅游活动,积极融入阆中“半小时乡村旅游圈”。

同时,村里还成立了香桃专业合作社,开设了多家农家乐,助推贫困户精准脱贫。截至目前,杨家河村已有59户贫困户脱贫,2018年全村将整村出列。

“下一步我们将在旅游内涵打造方面下功夫,让游客来了之后有耍头、有看头,能够留得住。”枣碧乡乡长秦洪波介绍。

杨家河村的发展模式恰恰是该市“大格局”布局“大产业”,以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阆中市立足旅游资源禀赋,借力古城旅游品牌,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助力脱贫摘帽、实现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以阆中古城为核心,该市先后规划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区、康养文化度假区、风水文化体验区,启动建设嘉陵江生态旅游带、城郊30分钟乡村振兴示范带,着力构建“一核三区两带”的全域旅游格局。

对照此思路,阆中市引进落地了总投资600多亿元的阆中赛城、阆中水城、宜华国际康养城等重大文旅项目,辐射和带动周边乡镇脱贫奔康。同时,采用“政府引领、国企搭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标准化发展乡村旅游,推出乡村旅游热点,带动周边群众搭上旅游脱贫“快车”。

包括杨家河竹筏漂流在内,如今在阆中,以天林乡五龙村乡村民宿、天宫乡天宫院村水果采摘、柏垭镇铺垭村桑葚采摘、裕华镇千佛岩村葡萄采摘、文成镇大桥村蜜柚品鉴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异常火爆,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同时,也让“旅游+扶贫”的路子在该市越走越宽。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阆中全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83万人次,旅游收入2.2亿元,带动该市3200余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现代农业 实现农民增收

除了乡村旅游扶贫,阆中市还坚持特色产业扶贫思路,通过“引进大企业,建设大园区,带动大扶贫”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建成一批脱贫奔康产业园,成为了贫困群众的“钱袋子”。

包括良善垭村的晚熟柑橘产业园在内,阆中市先后在江东片区建设了5万亩脱贫奔康晚熟柑橘产业带,在江西片区建设1.8万亩脱贫奔康青花椒产业带,在江天片区建设6万亩脱贫奔康休闲农业产业带,在江北片区建设5万亩脱贫奔康中药材产业带,形成了“东柑、西椒、南果、北药”的特色产业格局。

与此同时,该市还在大园区周围布局小园区,在大产业中间穿插小产业,以此推动扶贫产业集中集约化发展。在贫困村建起的脱贫奔康产业园,为贫困群众获得长效收益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5000余户群众因户制宜发展庭院产业,“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尝到甜头。

不断优化扶贫举措,进一步激发脱贫内生动力,阆中的脱贫路径也折射出该市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决心和力度。今年,阆中市将完成贫困县摘帽、61个贫困村退出、1.7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5%的目标任务。

“今年我们总共安排扶贫资金26亿元,瞄准贫困县摘帽、基础短板、群众满意三大目标,下足绣花功夫,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朱明章说。

来源:四川在线

Copyright © 2017 深圳绿博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27568号